第07: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美安城读金牛
  金牛晚眺(国画)

  金牛青山可靠,绿水在绕,自然环境优美,一些别具风格的民宿和休闲场所应运而生。

  □胡晓斌

  金秋十月,金牛镇境内正走入收获季节。汤池大道两边稻田铺满金黄,河流潋滟着波光,枝头红柿点缀,空气里弥漫着成熟的谷香,蔚蓝晴空一碧万顷。

  金牛的秋天,油画般厚重浓郁,用丰收与稳重,与我们相遇。

  因山筑安城

  关于金牛镇得名,镇工作人员徐玉青告诉我们,是因金牛山而来。据《庐江县志》载:“金牛镇,位于县城西北22千米,因镇依金牛山而得名。镇西有古城遗址。”

  金牛山位于庐江县城西北20公里,海拔约108米。金牛山山势平缓,一峰突起,峰峦雄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金牛山的来历,基本上有两种说法。《太平寰宇记》中曾载金牛山《图经》云:“昔有金牛从此山出。奔江,人逐之。故此地有渚,谓之金牛渚。”而《庐江县志》则记载:“镇东有金牛山,传有金牛裂土而出,得名。”

  据当地居民李昌玉介绍,以前在金牛山顶有着周边不整、深浅无序、大到数亩的石坑,传说就是昔日金牛裂土而出的地方,至今,在山顶还有印着巨大的牛蹄印记的山石。

  尽管说法不一,但无疑,金牛山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金牛山的主峰巅,曾有一座建于三国时期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古塔。1998年在古塔附近的土砾中挖出一座石质古香炉。香炉高40厘米,宽40厘米,厚27厘米,缩腰、如意足,缀以双耳,正面浮雕潜龙吐珠图案。

  相传,金牛镇始建于汉末,曾名“安城”。当时,曹操屯兵此地,为加强军事防御,曹操于金牛山南麓筑城,命名为“安城”,取“长治久安”之意,并计划将大本营转移到此。岂知安城尚未竣工,随队征战的曹冲来到金牛山鸟瞰,发现安城紧依金牛山脚下,城中一切尽收眼底。如此地势,战事中,敌军如占领山头,居高临下,易攻难守,安城不安。曹操得知后,终止筑城工程,仅留下一座初具规模的安城。

  传说虽然缺乏信史印证,不过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陆续发现了建于东汉期间的安城古城遗迹的颓垣残垛、深壕浅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镇内还曾挖掘出城北门遗址门框青石和刻着铜钱等纹饰的古砖。

  在金牛山的众多遗迹中,古旗杆石独具特色。它由两块细长的山石相靠立起,高2.4米,宽0.44米,厚0.22米,山石的上端各有两眼圆孔,为立杆升旗所用。

  作为三国时期魏吴经常交战的金牛山古战场遗址,古镇内至今不仅比较完整地保存有古战壕、军事平台等遗址遗迹,葵花井、薛井、南阳寺、马场岗、养马圩、曹操点将台等一批具有三国色彩的地名几乎散布全镇。

  在众多的传说中,“曹兵开山掘金牛”“曹操一夜迁古城”“养马圩曹兵放马”“旗杆石曹操升旗”“踩马滩曹兵训练”“葵花井曹女涤绢”等一系列三国传说,为当地人津津乐道,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三国文化情怀,值得好好整理挖掘。

  夕阳衔山,晚霞映天,登山远眺,近处的平原一览无余。落霞岚影、云烟绕树、落日熔金、炊烟袅袅、稻麦金黄,远处的巢湖也依稀可辨,浮光耀金、水天一色。

  如此美景,让人沉醉。清代学者卢云英曾有诗云:“偶对斜阳闲眺望,落霞千丈挂浮屠。”在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庐江知县孙弘喆主修的《庐江县志》中,“金牛晚眺”入选庐江八景之一。

  背靠金牛山的安城,在历史长河中,成了金牛镇。在宋《元丰九域志》记载中可以发现,从宋代起,金牛开始列入县境六镇之一,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水分金牛

  鸟瞰金牛,“一水分金牛”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水”就是金牛镇的母亲河——金牛河,来自汤池镇的长冲河和闸口河在金牛相汇后,一路向东北流进白石天河,汇入巢湖。

  河从镇中穿过,几乎对称地将镇区一分为二。这是金牛镇天然的中轴线,新街老街各在水一方。

  金牛老街始建于三国时期。午后1点多,我们在安静的老街徜徉,这里所存古老建筑并不多,有的仅剩院墙,院内被种上了蔬菜。从门楣上可以想见当初建筑的宏大。有的已被翻建,提醒我们这里人间烟火延续,光阴慢煮,岁月不惊。

  新街在统一的规划中,道路宽阔,门头统一装饰,整齐有序。我们在镇大门对面的一家超市中,发现了当地特产——金牛大扁糖,这种黑白芝麻加上糖稀制作的美食,价格也很亲民。这种酥脆味香的美食制作技艺已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金牛大扁糖制作历史相传有1800年,三国时期,为感谢曹操治军有方,当地乡民用金牛山天然泉水和优质糯米,加上黑白芝麻等做成饴糖,进献曹操。此糖薄饴夹心,香甜可口,曹操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糖长五寸、宽二寸,呈扁平状,遂赐名“大扁糖”。又因该糖所用原料均源于金牛山,故又名“金牛大扁糖”。

  金牛大扁糖制作技艺繁复,包括熬糖稀、制馅、炒糖稀、甩糖稀、包馅、拽糖稀等1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由手工完成,持续时间3个小时左右。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今天,时间和人工,也许是金牛人用具体的形式传递着对传统的坚守。

  金牛大扁糖独特的麦芽和芝麻香味在舌尖弥漫,故土、乡情、童年、回忆……在这里得到统一,食物,早已不再是味觉的享受了。

  金牛河穿镇而过,人们是这样喜爱这条古河,经过多年治理,水质已达二类标准,清亮的金牛河仿佛古镇善睐的明眸,越发灵动。

  硝烟散战场

  金牛山是大别山区通往巢湖一代的陆路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曹孙争长达30余年,南北朝时北魏西汝南郡在此治设城池,太平军“三河大捷”也在这附近……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金牛山战斗,更是载入了史册。

  1948年8月,国民党第五二八团团长周雄派庐江县联防大队队长范铁铮等人率400多人在金牛山盘踞,妄图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切断皖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与巢湖地区之间的交通线。皖西军区党委决定采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术,先包围金牛山据点,引诱保安一团增援,然后将在此的联防区大队和保安一团一举歼灭。

  据党史记载,1948年11月18日晚,金牛山战斗打响。历时两个多小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仅先后击溃敌人增援的三个营,活捉一个营长,毙、伤、俘敌200余人,还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7挺……最重要的是,拔掉了金牛山敌人的据点,扩大了庐江独立团的活动范围。

  在金牛中学,我们走进了位于金牛山半山腰的抗日将领孙立人故居。这里是孙立人将军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24岁再次回到这里举行结婚仪式。故居建于晚清,江淮民居风格明显,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孙立人铜像落成在故居,戎装的将军目光温柔而坚定地注视前方。将军应该欣慰的是,硝烟过后,陪伴他的是飘散在山岚和草木间的琅琅读书声,这是正在成长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农旅富古镇

  青山可靠,绿水在绕,自然环境优美,多年来,孕育出淳朴的民风民俗。在农旅富民的发展中,一些别具风格的民宿和休闲场所应运而生。

  从金牛晚眺得到灵感的落霞别院民宿,坐落于山清水秀之中,空气清晰,加之与壕熊世界生态农业粉黛园相邻,人文景观自然优美,是亲子互动的绝佳空间,是欢朋畅叙的绝好去处。

  “塘西印象”以宛家大塘为中心,七彩环塘慢道宛如一条腰带镶嵌在周围,乌篷船停靠在湖边,水面波光粼粼,在树木和白墙黛瓦中开启田野慢生活节奏。

  “庐西米仓”已现雏形,这里依托稻米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以农旅文化、亲子研学为特色的休闲农业。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山川和美、稻田飘香、水韵悠长,亲近自然的农耕文化传承,曾经“长治久安”的愿望在如今的金牛早已成为现实。

  (图片提供:庐江县金牛镇  左勇  程秀红  国画作者:庐江县金牛镇  徐玉青)

  古镇档案

  金牛镇位于合肥市庐江县,因镇内有金牛山而得名。古名安城,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约1800年,素有“千年古镇 兵之要塞 名人故里 鱼米之乡”的美誉。镇内地势较为平缓,最高点位于金牛山顶,海拔108.6米,最低点位于湖稍村的李墩,海拔2.5米。古镇坐拥金牛山、梁山、金牛河,“金牛晚眺”为古庐江八景之一。民风和美淳朴,风物动人,历史传说丰富,2015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社会
   第06版:镜像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关注
和美安城读金牛
肥东关注07和美安城读金牛 2025-03-04 2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