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 全媒体记者 许庆勇 谢文 文/图
肥东十八联圩,曾是巢湖近岸的自然蓄洪湿地,也是远近闻名的老渔场。上世纪60年代起,因不断围湖造田,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自然蓄洪功能丧失……
为了治理水患、恢复生态,近年来合肥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巢湖周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十大湿地,形成环巢湖湿地群,构筑起一道“翡翠项链式”的生态屏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就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
2016年,肥东县决定在十八联圩实施“退居退渔”工程,一年间1.2万人搬出圩区,3500亩鱼塘水面清退,随后湿地治理的一、二、三期工程也立即展开。2022年7月底,随着湿地修复三期项目最后一道工序落地,十大湿地正式建成,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也投入使用,转入运营维护阶段。
建成后的肥东十八联圩湿地,将渔场里方格圩坝打破推倒,将鱼塘底泥挖起筑成33座“生态渗滤岛”。除此之外,还构筑了季节性草滩、湿草地、滩地、芦竹沼泽以及浅水区和深水区在内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新建进(退)洪闸等水利设施,实现十八联圩蓄洪库容1.09亿立方米。未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将兼具“防汛+生态”双重功能,成为城市应急的“大水缸”、生态的“净化器”。
从让人头疼的蓝藻污染,到重现一湖碧水;从雨季圩区被淹没,到建成全国首个生态蓄洪区;从人水相争到城湖共生……短短几年,肥东十八联圩恢复美丽容颜,实现华丽转身,让巢湖明珠更加璀璨耀眼,已成为合肥最美的风景、最亮的地标、最好的名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