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堂义
1949年10月4日的《皖北日报》曾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今日随报附送道林纸精印国旗一面,不另收费,请读者注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合肥市有关国旗的第一则消息。那你知道合肥解放后的第一面国旗是谁绘制的吗?他就是合肥人黎佳。
动荡不安的青少年时代
说到黎佳,得从他的青少年说起。
其实,黎佳的本名叫黎存在。1928年出生于吉林省的双辽县茂林镇。他的高祖父是“闯关东”由河北省来到茂林镇落户的。黎佳小的时候,家底还是挺殷实的,有田有地,家里还开了一家骡马店。随着年龄的增长,黎佳也渐渐被赋予了那个时代中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一样的性格。殊不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由于日本加紧挑起侵华战争,1934年底,黎佳的父亲带领着全家离开了茂林镇来到北京投奔黎佳的大哥,他大哥系黄埔军校九期毕业,其时正在北京驻防,一家的到来,经济上负担陡然加重,大哥有位黄埔同学在我省阜阳任职,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大哥来到了阜阳,还在国民党军中任职。这样黎佳全家人也到了阜阳。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曾先后两次攻占阜阳。黎佳全家不得不逃离到临泉。直到黎佳高中毕业后,抗战才胜利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黎佳在姐姐的影响下,跟随姐夫同国民党军队到东北。在沈阳的黎佳参加大学招考,考上了国立政治大学,1947年1月便到了南京读书。当时的国统区内,爱国热潮风起云涌,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黎佳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觉得抗战打败了日本鬼子,又要打内战,蒋介石、国民党太霸道了。1948年8月,他就和一批进步的同学来到苏北泗洪县,投奔了解放军。
开安徽新闻摄影先河
当时的洪泽湖解放区就有一份《江淮日报》,那是张油印报,由共产党人欧远方等人创办。1949年1月蚌埠解放时,《江淮日报》也跟随而来。为了尽快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报纸,报社就想找一位对蚌埠比较熟悉的人来参与报纸的采编工作,而当时的黎佳正好被选中,因为他曾经在蚌埠生活过。
据黎佳后来回忆说,当时共产党接手了国民党时期的一些报纸,很多人听说了后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所以从接手到恢复出版就只用了3天的时间。后来将蚌埠的《商报》《皖北工人报》《皖北日报》和《江淮日报》合并成《皖北日报》,1952年皖北行署、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皖北日报》就改名为《安徽日报》。当时的省委早已经搬到合肥工作,于是报社也在这时候搬到合肥,黎老就随报社一起来到合肥,一干就是几十年。
黎佳还记得他到合肥的时候,合肥刚解放没多久。从全国范围来说,合肥的解放还是比较早的,而且是继北京之后的又一个和平解放的城市。黎佳后来了解到,早在1948年11月,经过地下党组织的同意,举荐进步人士龚兆庆接任合肥县长。1949年1月,在民盟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下,合肥和平解放。
来到合肥后,因为有绘画功底,黎佳先是在报社从事一些插图方面的美术工作。当时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报纸有时需要一些重要城市的地图、战争插图等。黎佳也从事这项工作。绘制地图比较繁杂,有时消息半夜才来,他就挑灯夜战,当时在报纸上绘制了很多的插图,例如战斗的场景、军民鱼水一家亲等等。
黎佳还是安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原来,《安徽日报》成立后,报社建立了摄影组,黎佳成为该组的负责人。也就是从那时起,安徽的新闻摄影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
绘制合肥第一面国旗
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已召开了。自己的国家就要诞生了,和全国人民一样,黎佳当时欢欣鼓舞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当全国政协会议结束以后,合肥这边的电讯稿件就到了。上面说明了中央政府人员的组成、确定了国庆节、公布了国旗国歌等。在这些电讯稿件中,其中一篇稿件中就说明了国旗的具体制作方法,因为当时并没有视频、传真等先进设备,只能将国旗的制作方法用文字具体地写在电讯稿上,由地方政府根据文字描述自行绘制。
因为当时报社美术组绘制国旗的工具还是比较齐全的,绘制合肥这面国旗自然非安徽日报社莫属了,当然,最终这任务还是落到了黎佳头上。绘制国旗,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在70多年前,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首先没有一个国旗的现成图案,而是根据新华社通稿文字要领自己体会,然后绘制;其次还要在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不足一个星期的紧迫时间下尽快完成。
经过黎佳细心认真的绘制,终于绘制出自己比较心仪的作品,据他后来回忆说,当时这个画出来以后,他感觉差不多,信心很足。等到把颜色一填上,就更觉得不错。因为它整个风格像一面国旗,有那个气派,不像学生画的那样。显然黎佳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的确,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了,自己能够亲手绘制合肥市第一面国旗,能为新中国做点事,还是备感荣幸与激动的。
很快,黎佳绘制的国旗样式也被领导所肯定,并立马刻制成型并且发号外对外公布,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黎佳绘制的五星红旗被迅速制作,飘扬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和游行欢庆的队伍中。这是合肥的第一批五星红旗。1949年10月4日的《皖北日报》更是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今日随报附送道林纸精印国旗一面,不另收费,请读者注意。”
政治任务、时间紧、没有图案可循……虽然我们现在都能想象到当时接手国旗绘制工作有多么困难,但我们更能想象到,当黎佳看着自己绘制的国旗于新中国成立之际在街头飘扬时,他和所有的合肥市民一样,内心更多的是喜悦和开心。
上世纪50年代末,黎佳调到安徽省文联工作,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有作品入选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美展,并相继推出了《艾克的眼何以如此忧伤》《漫画别趣谈》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