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挖掘包公廉政文化资源 打造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包公廉政文化资源 打造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专家学者齐聚浮槎山
研讨《“清浊二泉”小考》
○《“清浊二泉”小考》研讨现场

  近年来,肥东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眼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始终秉持形式多样化原则,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肥东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廉洁文化源远流长,也是党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既有包拯这样的著名廉洁人物,也留存下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和新四军青龙厂等革命遗迹,被省市委、纪委授予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牌子。这些文化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廉洁因子,共同构成了肥东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日前,肥东县开展《“清浊二泉”小考》研讨活动,进一步将肥东廉政文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依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奋发向上的时代新风,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助推肥东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之路。与会专家、学者就《“清浊二泉”小考》研讨发言。

  卢春贤,石塘镇原王铁乡人,1982年到原王铁乡政府上班至今,已近40年,一直在浮槎山下的家乡工作。1996年,还到浮槎山“清浊二泉”所在地的新桥村挂任村支部书记,对浮槎山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谈起撰写《“清浊二泉”小考》时,他说道,一是从神奇的民间传说写起。民间口口相传,说是仙女在天宫将北池的水“点化澄清”,形成两池水“一清一浊”的自然景观。二是从历史的真实记载写起。据考证,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撰写《浮槎山水记》,使得浮槎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常常登临游览之地。三是从蕴含的廉政文化写起。清浊二泉相连,一方一圆并立。“方形”与“圆形”是两种格格不入的图形,“方正”与“圆滑”,也表达了相反的意思。谈到“方池清泉”让人联想到: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谈到“圆池浊泉”让人联想到:做人世故圆滑,贪鄙污浊不堪。

  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尚:信史可证,包拯是个“清官”,并且是我国历史上“清官”群体中最显著的标志性人物,民间也自发形成朴素的清官意识,这些均与包拯清正的性格、清廉的品行、刚劲正直的司法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人,既无史书记载又没有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印象;还有一些历史名人,虽留存在官方的记载中,而老百姓对他们一无所知;只有极少数人,不仅官方有记载,而且他们的名字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久而不衰,包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对包拯不仅有官方推崇,更有民间崇拜,可以说,包拯得到了君、官、民各方的认同,名塞宇宙。包拯清心治本,直道而行,一生与“浊”流绝缘,是当之无愧的“清官”代表。

  县纪委四级调研员、肥东县包公廉政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仁华:我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独特,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廉政文化、廉洁因素,推出一批有肥东地域特色,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让久远的历史跨越时空,走进新时代,扎根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中,推进全县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崇廉尚洁社会氛围。持续挖掘肥东廉政文化的“根”与“源”,将廉政文化中蕴含的清正廉洁的意志品质,永葆本色的道德操守,作为“纲”与“魂”,塑造新时代廉政文化的“形”与“神”。将本地的古代清官、近现代英雄人物故事,融进肥东廉洁文化带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以厚重的清廉文化资源,滋养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灵魂。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非公工委书记、肥东县包公廉政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张国松:充分利用肥东作为包公桑梓地,传说多、景点多、遗迹多的这一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廉政文化资源,以包公文化园为中心,依托祠堂、府衙、历史遗迹、故事传说等人文景观,在阵地、作品、活动等方面,下足“廉功”,打造实景廉政文化教育模式,用身边景感化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探寻挖掘肥东本土廉洁元素,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充分梳理肥东廉吏廉文廉史、深挖肥东本土廉洁基因基础上,借助包公文化园,将包拯、王安石、欧阳修等宋朝廉政人物事迹,及廉政诗词警句,作为主要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包公文化园内的一路清廉词廊、古代清廉人物长廊、包公文化展示厅,集中展示历代先贤的清廉事迹、清廉思想。系统编纂廉政文化古文、诗词、《包公故事》、少年包公动漫等,打造包公清廉文化系列品牌,打造包公清廉文化基地。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接地气、连地气的群众性活动。深入挖掘本土良好家风文化,组织开展“廉洁家风润万家”主题系列活动。

  石塘镇党委书记李前进:本次的《“清浊二泉”小考》研讨,是进一步开启石塘镇廉政文化建设的新举措。石塘镇党委高度重视“清浊二泉”的廉政文化建设,并提出专项设计方案,计划围绕“清浊二泉”,把石塘镇浮槎山打造成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基地。方案已经纳入浮槎山生态旅游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完善对包拯生平事迹的研究,促进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我们将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大力弘扬包拯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包拯为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县文联党组成员、县作家协会主席刘永祥:包拯是清正廉明的化身和代表,他的家乡在肥东县,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底蕴,对包拯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思想的影响如何,是有待考究和挖掘的。而基层纪检干部卢春贤立足所工作几十年的乡镇,对浮槎山作《“清浊二泉”小考》,正是从一个方面,考证出清浊二泉对少年包拯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对包拯后来清正廉洁的思想形成的影响。《“清浊二泉”小考》推理有理有据,考究细微精准,行文得当。包拯于1053年向皇上申请知庐州府,欧阳修于1056年写《浮槎山水记》,少年包拯到浮槎山游学,深受清浊二泉教育,对后面形成清正廉洁的思想产生影响。他到庐州府任上,应当会有再游浮槎山,亲临清浊二泉的可能。对“清浊二泉”的廉政教育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关注
   第07版:悦读
   第08版:广告
专家学者齐聚浮槎山 研讨《“清浊二泉”小考》
“清浊二泉”小考
肥东关注06专家学者齐聚浮槎山
研讨《“清浊二泉”小考》
2021-06-11 2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