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队伍建设。肥东县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县20个乡镇(园区)定向招聘22名乡镇级社会救助专干,全县335个社区(村)各配备1名社会救助专干,做到专人负责社会救助工作。并委托专业机构对20名乡镇民政所长及357名社会救助专干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升其为民服务能力。
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县各乡镇、开发园区陆续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窗口”,制定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操作规程,专人负责受理、转办或分办困难群众各类社会救助申请或政策咨询,实现“社会救助”窗口上联相关部门、下接村 (社区)群众,建立前台一门受理、后台转办分办社会救助业务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救有门、受助及时”。
加强平台信息建设。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建设,依托合肥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低收入认定以及扶贫对象等相关数据,建立全县困难群众数据库,根据困难情况系统自动评分,以便于科学制定贫困度量化指标体系,生成困难群众贫困指数量化排名。截至目前,共录入41975名困难群众,覆盖率为3.93%。切实加强社会救助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用共享,初步实现“凡救助必用库,凡受助必入库”,从而做到社会救助精准高效。
加强网上“无纸化”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业务无纸化审批,率先推行县级范围内城乡低保网上申报,为全县20个乡镇(开发园区)配备高拍仪、电子签章等设施设备,推进办事材料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减少办事材料提交,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为3621户困难群众办理城乡低保网上申请,为201户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网上申请。7月份又将特困供养纳入无纸化审批范围,已为9名困难群众办理网上申请。
(叶露露 本刊记者 王凤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