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矢志公益志愿服务 张黎明“毫无保留”
○张黎明与他的荣誉墙。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张黎明工作照。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张黎明为村民推拿。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张黎明的志愿服务队。资料图片
○张黎明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荣誉证书。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张黎明,男,1962年9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柘皋中心卫生院推拿医生。他热爱公益事业,30年来,累计献血总量超过3万毫升,捐献血小板30多次;他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并与安医大解剖试验室签订协议,死后将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及一对眼角膜,用于临床科学研究和治疗。2019年4月,张黎明入选“中国好人榜”。

  初次献血  开启志愿服务之门

  1989年,张黎明第一次在大学校园内参加了无偿献血。当时看到同学们都献,他没有多想,就跟着献了。谁知道,后来他又参加了几次献血,献着献着就“上瘾”了,从此一发不可收。

  汶川地震那天,由于巢湖市血站血库紧张,急需AB型血。张黎明接到血站电话,放下手里事情,奔赴血站,一次献了400毫升。

  据张黎明自己统计,30年间,他无偿献血90次,达3万余毫升,献血小板33次。

  张黎明说,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感觉仅凭自己一个人献血远远不够,所以就鼓励女儿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张倩文也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成为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A型血库应急队伍的一员。

  2015年,张黎明组建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号召大家献血。服务队奔波在城镇角落和田埂村头,为群众进行义诊、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每次活动,张黎明都带着宣传册子,不厌其烦地把献血的好处说给别人听。不少人响应他的号召,开始无偿献血。就这样,越来越多的爱心之花在人们的心中绽放。

  服务老人  守护百姓健康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张黎明坚持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张黎明志愿服务队经常到周边村庄开展志愿服务,为60岁以上留守老人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推拿颈椎病。老百姓很感动。

  志愿服务队了解到,河东程家英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便主动来到老人家中,为她量血压,询问身体情况。由于程家英老人的老伴走了几年,她内心很孤独。服务队队员不时宽慰老人,经常来看望她,老人非常高兴。

  柘皋镇还有一对年近90岁的老夫妇,行走不便、血压状况不佳。服务队经常来帮两位老人量血压。天气转凉,老太太的肩周炎复发了,服务队队员就为她做推拿。老太太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们是“爱心服务队”。

  用心用情  守卫“母亲河”的美丽

  张黎明和他的志愿服务队也是柘皋镇“母亲河”——柘皋河的铁杆卫士,时刻关注着“母亲河”的“健康”。

  几年前,有人把垃圾倾倒河中。张黎明就组织清理河淤,向群众宣传守卫母亲河;有居民把生活用水等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他及时向镇政府反映,积极宣传劝阻。

  如今,“母亲河”的河水变清了,污水排口看不到了,倾倒垃圾的人没有了,老百姓用水也更加放心了。

  无私奉献  诠释志愿服务真谛

  早在2004年3月3日,张黎明就与安徽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签订了协议,死后将无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供科学研究和教学。2004年6月,他又报名参加“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活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多年来,张黎明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安徽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安徽好人”等称号。

  如今,张黎明和他的服务队仍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奋斗着。

  (中国文明网综合合肥市文明办报道  作者  帅亦娴)

  快评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他立足基层,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走上公益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第十个全县党员干部党史教育日活动“七一”特别报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广告
矢志公益志愿服务 张黎明“毫无保留”
老供销员奔走在服务“三农”一线
肥东要闻06矢志公益志愿服务 张黎明“毫无保留” 2019-07-01 2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