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镇属于劳务输出大镇,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每年将近2万人,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导致部分耕地抛荒闲置。针对这一实际,该镇因势利导,牵线搭桥,把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该镇通过招商引资,镇村协作把分散到户的闲置土地集中流转交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户统一经营。企业和大户也大多就近返聘赋闲在家的村民到企业打工,推动农民摇身变工人。目前,该镇已有2.5万亩农村土地实现有序流转,280多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工人,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企业的工人,他们在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相继在各企业成立工会组织,通过工会组织同企业负责人协商工资福利,争取属于自己应得的收入报酬。
一位正在忙碌的下潘组村民冯秀梅高兴地说:真没有想到,咱老百姓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耕种,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企业的工人,到月就能领到将近2000元的月工资,比在外面打工挣的钱还多,咱成立的工会帮咱说话,组织咱们和企业老板协商自己的福利报酬,企业的大事都得同咱们成立的工会协商才能执行,咱自己凭力气吃饭,再也没有在外打工低人一等的感觉。”
(黄燕飞 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文/图)